All Language Resources is an independent review site. If you click a product link, we may earn money from a seller at no cost to you. Writing and analyses are author opinions. Learn More

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

隐藏在深处

“用已知的知识,并不能直接获取到未知的知识。”

在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五岁的时候,他的父亲拿了一个罗盘给他看,爱因斯坦感到很好奇。当父亲不停地转动罗盘外壳的时候,为什么里面的指针却能保持不动呢?
当时,爱因斯坦还小,不知道问题的答案。之后,他写道,这个指南针告诉了他一个重要的道理——“事物的背后”还“隐藏着更深的东西”。那个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,最终长成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。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找出“隐藏在深处的那个东西”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他也永远地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。

一个聪明且充满好奇心的男孩

“一张桌子,一把椅子,一碗水果和一个小提琴,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感到高兴呢?”

1879年3月14日,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一个叫做乌尔姆(Ulm)的小镇。爱因斯坦的家人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。他的妹妹,玛雅(Maja),是他儿时最好的伙伴。他的母亲,保莉尼(Pauline),在他六岁的时候,鼓励他开始学习小提琴。从此,小提琴成了他一生的伴侣。

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,他的父亲以及两位叔叔就教他认识了数学和科学。一个叔叔通过游戏的方式,教给他代数知识。一位亲友给他买了几本关于科学和数学的书籍,这些书爱因斯坦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。他特别喜欢其中一本介绍几何学的书。

“对接受教育的人来说,教育应被看成一件珍贵的礼物, 而不是一项坚苦的义务。”

在学校里,爱因斯坦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天赋非常明显。然而,他却质疑学校的教学方式。在年幼的爱因斯坦看来,老师们只会让学生背诵无用的信息。他喜欢进行创造性的思考,而不是死记硬背。
17岁那年,爱因斯坦被欧洲一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录取了。在大学里,爱因斯坦又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。他常常逃课,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。他的教授们认为,如果他能够听老师的话,也许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。

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。”

专利办公室

1900年,爱因斯坦毕业了。毕业后的他没能找到工作。他的特立独行和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不怎么受老师的欢迎,因此也就没有老师愿意帮他联系一份工作。1902年,他在瑞士首都伯尔尼(Bern)的一个专利办公室找到了工作。他的工作就是,检查需要申请专利的装置是否具有发明者所说的功能。这份工作让爱因斯坦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长处——追随自己的好奇心,质疑其他人的观点。上班的第一天,爱因斯坦的老板就告诉他,“在你审查一项发明的时候,你就假设发明者所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。”

这个工作的报酬不低,时间安排也很自由,这给了爱因斯坦更多的自由,能够继续探究自己的想法。在空闲时间,他会跟同样对科学有着好奇心的朋友们见面,他们称自己为奥林匹亚学院派。这些年,正是这份稳定的工作以及和朋友之间深刻的友谊,让爱因斯坦得以进行那些将会永远改写科学的研究。

奇迹年

到1905年,爱因斯坦已经在专利办公室工作了三年,在此期间,他想出了新的科学理论。不久,他觉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公开了。
爱因斯坦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,向当时德国最有权威的一家科学期刊投稿。1905年,该期刊出版了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。此后,又陆续刊登了另外四篇论文。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,解释了光是什么,以及光是如何传播的。第二篇和第三篇论文则论证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,以及它们是如何运动的。最后的两篇论文对空间、时间和运动中的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读。
当科学家们读到爱因斯坦的论文时,他们感到非常震惊。仅仅六个月的时间,爱因斯坦就改变了两百年来人们对宇宙的看法。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,这些想法全部来自一个年仅26岁的专利审查员,而不是什么物理学教授。
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自此开始腾飞。学术会议纷纷向他发出邀请,请他来阐述自己的新观点。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主动联系他,向他表示祝贺。一位著名的物理学教授,马克斯·普朗克(Max Planck),甚至开始把爱因斯坦的见解教授给自己的学生。最终,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“奇迹年”。

冉冉升起的新星

“世上最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这个世界是能够被理解的。”

1909年,爱因斯坦接到了一所大学的邀请,请他去学校任教。他接受了这份工作。不过,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他先后又去了好几所学校。他想要寻找一处理想的地方,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研究。
与此同时,他继续从新的角度探究之前的想法。这谈何容易,因此,爱因斯坦常常觉得自己走错了方向。他的想法太过新颖,太不同寻常了,他曾说过,自己都差点被这些想法逼疯了。1915年,他终于有了突破。最终,他成功地把之前的理论归纳到一个体系里,并把这一体系命名为广义相对论。
爱因斯坦的想法再次让全世界的科学家感到兴奋。1919年,为了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,在一次日食中,英国科学家测量了太阳附近一颗恒星的位置。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,那么这颗恒星看起来所处的位置,就并非它实际所在的位置。结果,这颗恒星实际所在的位置,真的与爱因斯坦的预言相差无几!全世界的报纸头条都刊登了这一发现。一夜之间,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人。
然而,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爱因斯坦。很多科学家毕生研究的理论,却被爱因斯坦置之不理。还有一些人不愿相信爱因斯坦的理论,因为觉得这些理论很难得到证实。爱因斯坦知道自己的理论并不完美。但是,随着一篇篇论文的发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爱因斯坦的研究的重要性。

名利的作用

“不要做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。”

随着爱因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,各种采访、摄影、演讲和写作的邀请也随之而来。对于自己的成名,爱因斯坦的心情有些复杂。这些事情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,而他原本可以把这些时间用在别的事情上。他也知道,不论他把自己的观点解释得多么细致,很多人还是无法理解。

“你不能用备战的方式来避免战争的发生。”

爱因斯坦同样知道,名利能够帮助他把自己的理论带给更多的人。他只有发表更多的演讲,接受更多的采访,才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理论,才能让更多的人像他一样认识这个世界。
爱因斯坦还知道,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名声,来吸引大家关注科学以外的议题。爱因斯坦有一个坚定的信念,即应该阻止战争的发生。1914年,对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,有三位科学家在反对信上签了字,其中就有爱因斯坦,而另外100多位科学家则在支持信上签了字。爱因斯坦还与国际和平组织保持着联系。他经常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反战的思想。20世纪30年代,当德国再次开始备战的时候,爱因斯坦又一次公开表示反对。

来到美国

“在学校和生活中,最重要的动力就是享受学习和工作的过程,享受学习和工作的成果,并且知道这成果能够造福大众。”

尽管爱因斯坦和其他人为促进和平做了很多努力,德国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走向了战争。1933年,爱因斯坦离开了德国,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。
爱因斯坦一家人很快就成了普林斯顿社区的一份子。当外地的访客想要打听他的住所时,这里的人们就会问,“你跟他约好了吗?”这个问题让爱因斯坦免受陌生人的打扰。
在接下来的22年里,爱因斯坦继续努力钻研,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扩展到新的领域。他坚信自己可以提出一项新的理论,从而把自己的观点与当前最新的理论结合起来。他像以前一样拼命工作,但是跟“奇迹年”或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时候相比,他再也没有实现那样的突破。虽然没有新的突破,但他继续发表演讲,撰写文章,并跟同行的科学家定期会面。

爱因斯坦的影响

“很少有人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用自己的内心进行感受。”

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位发明家,但是他的好奇心促成了很多实用产品的诞生。例如,根据爱因斯坦对于光的见解,科学家们得以研制出控制光的新方法,从而促成了电视摄像机、遥控器以及平面计算机的出现。爱因斯坦还是第一个想到激光的人。如今,激光被应用于CD,DVD以及超市的收款设备。爱因斯坦对原子和分子的证实,促成了一系列产品的出现,其中就包括剃须膏、牙膏、个人计算机和无绳电话等。
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还继续影响着新理论的产生。宇宙的起源、空间的本质,以及被称为黑洞的奇怪物质,这些新理论的提出,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爱因斯坦的影响。

“重要的是,永远不要停止怀疑。”

伟大的一生

爱因斯坦曾说过,“我们能获得的最美丽的体验,莫过于神秘……每天只要能理解其中的一点点,就足够了。”
1955年4月18日,爱因斯坦去世了。直到去世之前,他的好奇心还在驱使着他努力工作,以便能理解大自然最为神秘之处。在此过程中,他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基本要素——时间、空间、能量和物质的看法。